- 党建工作
- 党建要闻
跟随习主席,细览中国央企的中亚合作蓝图
发布时间:2025-06-18
当地时间6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独立宫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并发表题为《弘扬“中国-中亚精神” 推动地区合作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 兼相爱,交相利。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友好情谊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自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功召开以来,中国同中亚国家不断拓展经贸关系、深化互联互通,共同打造深度互补、高度共赢的合作新格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加丰硕,中央企业一大批工程项目落地结果,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动能。
“建设中吉乌铁路是三国政府着眼区域互联互通、促进地区繁荣稳定作出的战略决策,彰显了三国人民对打通这条战略通道的美好愿望。”2024年12月,习近平主席向中吉乌铁路项目启动仪式致贺信。在贺信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努力把中吉乌铁路打造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新的示范项目,更好助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
克服高原、高寒、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的施工难度,中吉乌铁路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段重点控制性工程于今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中吉乌铁路项目正线工程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中国铁建、中交集团等企业参建的中吉乌铁路是中国同中亚互联互通的战略性项目,是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在三国元首亲自关心推动下,项目持续取得新进展,未来将为促进沿线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作出积极贡献。
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推动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互联互通领域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广泛惠及地区各国人民:
在哈萨克斯坦,在中建集团中建六局等中国企业联合助力下,中亚地区第一条城市轻轨线路——阿斯塔纳轻轨列车吊装上线,将串起该市多个地标建筑和重点功能区;通用技术集团建设的阿斯塔纳西南环城公路、梅尔克—布鲁拜塔尔段国家级公路、卡尔巴套—麦卡普沙盖段国家级公路建成后,将大力提升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
在塔吉克斯坦,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企业参建的瓦赫达特—亚湾铁路,使该国国内铁路的中段与南段首次实现互联互通;中国交建承建的塔乌公路的开通,极大促进了该国与邻国的联通交流;
在吉尔吉斯斯坦,中交集团承建的比什凯克市北部绕城公路项目计划于2026年底全线贯通,建成后将极大程度改善比什凯克市交通压力;
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铁建承建的A380公路项目,成为中亚区域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土库曼斯坦,中国企业修建各类道路1000余公里,为当地民众出行提供便利……
一条条经济路、民心路,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同中亚各国携手促合作、共同谋发展的坚定决心。
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州、巴特肯州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干旱少雨,严重缺水始终是困扰当地农牧民的难题。
2018年5月,在中吉两国政府间援助协议框架下,中国援吉尔吉斯斯坦灌溉系统改造项目正式启动。项目由中国中铁五局海外工程分公司承建,包括对两个州原有的1、2、3号灌区引水枢纽,干渠,农田灌溉网络和附属设施的新建、维修和改扩建工程,总长约87公里,共增加约2046公顷的灌溉面积。2021年11月,工程正式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当地2万多民众用水困难问题。
同样着眼于农业生产用水问题,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节能所属中国地质正在推进Jondor主运河现代化与运河结构改造。目前项目进度约50%,建成后可以实现运河供水系统、农场间运河系统和农场水资源管理的现代化,改善乌兹别克斯坦咸海盆地的粮食和水安全。
聚焦城市生活用水,中国节能所属中国地质中亚分公司承建的塔什干供水项目,是乌兹别克斯坦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后能满足该地区33万人的饮水需求;中国能建总承包建设的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供水项目,将在人口增长和城镇化进程中,为该市提供稳定的供水保障。
以项目合作为依托,中央企业也为网络建设、垃圾处理等领域带来了新变化——
作为土库曼斯坦移动网络实现从2G迈向4G的战略性工程,中国电信旗下中国通服承接的2022年土库曼斯坦IDB项目,帮助当地居民实现从拨号上网到光纤上网的飞跃。
中国建科所属中国城建院承担了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第一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现有非正规垃圾堆场的封场设计任务,并为卫生填埋场的建设提供施工监理和技术服务,将促进中亚地区生活垃圾规范化无害化管理,同时推动中国标准在环卫领域“走出去”。
对于当地长期发展而言,项目建设之外,人才培养更为重要。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发言中指出,中方愿在中亚开设更多文化中心、高校分校、鲁班工坊,在中国高校增设中亚语言专业,继续实施好“中国-中亚技术技能提升计划”,为中亚各国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作为中哈两国教育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下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成果,哈萨克斯坦首家鲁班工坊聚焦汽车技术领域,内设车辆维护、燃油汽车系统、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四个现代化实训区,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中汽中心充分发挥其在汽车产业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及检测认证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为实训设备的选型、技术方案的制定及课程体系的搭建提供了关键性技术支撑与保障。
2019年,通用技术集团中机公司投资哈萨克斯坦ALLUR集团。如今,ALLUR公司与中国JETOUR公司合作开展的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已培养了数百名哈萨克斯坦专业人才,下一步将通过2026年投产的汽车零部件新工厂再创造600个就业岗位,提升哈萨克斯坦汽车工业的技术潜力,助力形成“中亚生产、欧亚分销”的产业供应链。
绿色创新是中国中亚合作的亮点之一。以清洁能源合作为纽带,中国与中亚共同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哈萨克斯坦在建的最大清洁能源电站——阿拉木图2号(CHP-2)燃气电站EPC项目,由东方电气集团与中国电建承包建设,肩负着为阿拉木图居民生产生活供电、供暖的重任,是该国污染减排的重大民生项目。项目计划于2026年9月投入商业运营,投产后,由电厂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将减少约90%。
这一项目是中国与中亚加速能源合作的一个缩影。在“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推进下,中央企业与中亚各国产能合作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新能源建设领域成果尤为显著。
目前,南方电网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的乌兹别克斯坦巴什和赞克尔迪风电项目正式投产,总装机容量102.7万千瓦,已全面接入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电网,预计每年可为当地提供约30亿千瓦时清洁电力;
中国大唐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大唐布卡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26.3万千瓦,预计于6月30日实现全容量投产,将为塔什干首都圈提供稳定电力供应;中国华电哈萨克斯坦谢利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40兆瓦,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投入商业运营,年均上网电量可达7081万千瓦时,满足数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东方电气集团承建的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光伏电站可满足26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使当地实现了从不毛之地到能源蓝海的转变;布卡263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将于2025年6月28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到572502兆瓦时;
中国电建已在哈萨克斯坦建成谢列克60兆瓦风电、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等项目,每年提供超5.5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
中国能建投资建设运营的乌兹别克斯坦1GW光伏项目平均每年可发电约24亿度,承建的坦布哈拉1GW风电项目建成投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35.9亿千瓦时,奥兹储能及洛奇储能项目装机容量均为150MW/300MWh,商业运营后每年能为当地电网侧提供约2.19亿度的电力负荷调节能力;
中国电气装备为塔吉克斯坦600千瓦1.2兆瓦时光伏储能电站提供整体系统解决方案和关键设备集成供货,电站投入运行后可将当地电网容量提升30%,极大提升当地居民的用电稳定性。
绿色合作之路越走越宽。2024年,东方电气、中国大唐与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部、技术监管局在塔什干共同打造 “丝路能源联合科技创新研发中心”。这是中国企业在乌设立的首个能源联合研发平台,将围绕“平台共创、人才共育、项目共建、标准共享”四方面,持续推进绿色能源全链条合作。
在中国同中亚各国共同发展过程中,一大批央企合作项目在促进技术交流与创新合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不仅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的工业化进程。
深化产能合作,填补产业空白。
中国中化旗下北橡院携手合作伙伴与乌兹别克斯坦客户签约安格连橡胶厂项目,以交钥匙工程的方式建设年产传送带10万延米、农业胎20万条及半钢子午线轮胎300万条的新工厂并配套机械设备,填补了整个中亚地区轮胎产业的空白。
国机集团EPC总承包哈萨克斯坦纯碱厂项目,主要内容为建设一座年产50万吨的纯碱工厂,建成后可填补哈萨克斯坦纯碱生产领域的空白,摆脱进口依赖。
作为两国领导人见签的首批中哈产能合作重点项目之一,中国建材在中亚总承包建设的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600t/d浮法玻璃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实现了哈萨克斯坦自产浮法玻璃“零”的突破,填补了哈萨克斯坦玻璃工业的空白。
中国能建投资建设运营的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水泥项目,拥有中亚地区单条产能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水泥生产线,投资金额达到3.51亿美元,年均水泥产能约300万吨;哈萨克斯坦西里水泥项目总投资1.69亿美元,年产水泥110万吨,其生产的油井水泥填补了哈萨克斯坦油井水泥市场空白,年产销油井水泥占当地70%市场份额,改善了该国油井水泥依赖进口的局面。
标准技术出海,推动产业升级。
航空工业集团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日产7500吨熟料生产线EPC项目,采用国际先进工艺,实现年节煤1.1万多吨、减排二氧化碳3万吨,成为绿色“一带一路”示范工程。
中国石油中油国际管道公司运行的“中国—中亚能源通道”,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了高效的油气输送体系,在保障油气输送更加清洁、更加高效、更加安全的同时,实现能源输送与人、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中国石化承建的哈萨克斯坦阿特劳炼厂工程总承包(EPC)项目,是哈萨克斯坦工业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工程之一,还带动6亿多美元的中国成套装备和材料出口,打造了中国炼化技术的国家“新名片”。
中国建材所属北新建材中亚北新乌兹别克斯坦项目,是目前中亚地区技术最先进、产能最大和水平最先进的石膏板生产基地。该项目不仅是产能出海,更是中国标准、绿色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系统输出。
中国化学工程EPC总承包的哈萨克斯坦最大化工项目——石油化工一体化(IPCI)项目是哈萨克斯坦首个聚烯烃项目,于2022年11月顺利投产,为推动哈石油化工产业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五矿塔吉克斯坦CJSC Kombinati Metallurgii Tojik采、选、尾、球联合项目,球团区域的土建施工正在稳步推进。该项目的Shokhkadambulak铁矿位于塔吉克斯坦境内的库拉明斯基山脉南坡,涵盖露天采矿、选矿、尾矿库建设及年产100万吨球团生产线等多个环节,构建了完整高效的矿业开发体系。
矿冶集团承建的塔吉克斯坦第一套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可实现高精度、自动化、智能化的尾矿库安全监测。
近日,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中国物流协同连云港港口采用国际海铁联运“一箱到底”模式(原箱、原封号、原产地证),保障1767吨哈萨克斯坦优质小麦安全、优质、高效过境运输。
不久前,由中国建筑承建的哈萨克斯坦目前最大的物流运输枢纽——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建成投用。这一承载中哈经贸合作愿景的“丝路新驿站”,将以更高效的集散能力、更便捷的物流网络,为中哈货物快速流通架起“高速通道”,助力中哈两国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
6月9日,在中哈双方代表的共同见证下,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先导区正式启用,这是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建设取得的又一新进展。作为“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的现代化“加油站”和“调度站”,由中交集团所属中国港湾承建的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欧大陆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节点,将进一步完善中国—中亚—欧洲多式联运,降低区域物流成本,有力带动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物流网络愈织愈密,经贸合作日益密切。
2024年,国机集团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签约33000吨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进口项目,包括小麦、大麦、小麦粉等共计20个班列,为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再添支撑力量。
“十四五”以来,中国诚通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优质棉纱7.3万余吨、优质绿豆5.2万余吨,进口量常年位居国内前列,有力服务保障国内纺织业、医疗行业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以来,中国诚通从哈萨克斯坦进口优质锌锭2万余吨,进口量占据国内20%份额,为国内相关制造业提供关键原材料支持,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在主旨讲话中就怎样发展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提出“八点建议”。“中方将出台更多贸易便利化举措”“中方将全面提升跨境运输过货量,支持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推进航空运输市场开放,发展地区物流网络”……在经贸、互联互通领域,一系列务实举措有力推动中国中亚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 上一篇:习近平向韩国当选总统李在明致贺电
- 下一篇: